【技能之星】影像融合技术——介入诊疗的“新风尚”

  • 文:介入科 王秋实
  • 审校:王敬贤
  • 审核:宋晓妮
  • 日期:2023-12-28

李大娘今年73岁,是一位多年糖尿病的患者。两个月前,因发现右脚脚趾有一块溃烂,来到了澳门新葡官网进入血管腹壁疝外科就诊,被确诊为“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”。

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有多种,但首选介入治疗。传统的介入治疗需要应用大量的含碘对比剂进行显影诊断,在血管内置入导丝导管,并在X射线下进行球囊扩张、支架植入等操作。这样的技术操作虽已非常成熟,但仍然具备一定的风险。由于下肢动脉血管狭长,分支众多且纷杂,因此需要大量的对比剂进行显影诊断。不仅如此,已经闭塞的血管无法通过术中对比剂注入来清晰地显影。稍不留神,导丝就会穿透血管,造成动脉血管夹层、破裂,导致血管无法治疗甚至大出血等危险情况。

澳门新葡官网进入介入手术室王秋实医生通过全球领先的CTA-DSA双容积融合影像技术,近乎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。在李大娘进行双下肢CTA检查的时候,利用自己创新发明的双容积融合辅助固定系统,将李大娘的双脚舒适、安稳地固定在CT下进行检查,如图所示:


双容积融合辅助固定系统的应用

下肢CTA的检查,让我们获得了患者李大娘的整体下肢血管图像,如图所示:

当李大娘来到了介入手术室进行下肢动脉的介入治疗时,再使用双容积融合辅助固定系统,此装置的舒适性让李大娘可以很好地耐受整个手术,如图:


由于李大娘在CT下的检查与在DSA下的治疗均使用了这个固定系统,因此我们可以很好地将CTA所得到了重建图像,与DSA下的DynaCT图像进行融合,得到了以CTA为精准导航且可以实时进行操作和处理的融合图像,如图:


这样的图像可以随着DSA操作下随意移动而不发生偏移,双容积融合辅助固定系统的运用使得患者的体位保持一致,融合图像配比精准,术者可以完全按照参考血管路径进行精准穿刺。不仅如此,全程的血管路径精准显示,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比剂的使用,非盲目的运行导丝更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夹层、破裂的风险。如图所示:


经过精准化的球囊扩张治疗之后,李大娘的下肢动脉血管被重新开通了,下肢也恢复了充足的血液供应。术中的影像融合技术,为李大娘的安全手术、精准化治疗、风险的降低提供了很好的保障。

王秋实医生介绍,双容积融合辅助固定系统采用3D打印技术,一体成型,并设计了乳胶软垫、皮革包面,让患者在满足固定足部检查的同时,最大程度地获得舒适体验。


王秋实

澳门新葡官网进入介入治疗科医师,介入医学影像工程师、大连市医学会会员。在肿瘤及外周介入诊治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。